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广州市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智慧监管模式,提升监管综合效能——广东营商环境改革经验系列之三十一

信息来源:体制改革综合处 时间:2022-12-14 11:29:07
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21年,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被列为广东省新发展阶段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的重要任务。为展现近年来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现推出广东营商环境改革经验系列,供各地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第三十一篇

广州市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智慧

监管模式,提升监管综合效能

  近年来,广州市深入推进国家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智慧监管模式,实现精准监管、有效监管、智慧监管、公正监管,提升监管综合效能。

一、主要做法

  (一)率先试点融合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靶向抽查、差异化监管。试点研发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和数据模型,依托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分析全市155个部门、5192个信息资源、200亿条涉企数据,按照“高、较高、一般、低”四类信用风险等级,大幅提高高风险企业抽查比例,适当提高较高风险企业抽查比例,大幅降低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企业抽查比例,对全市187万企业信用风险智能判定。此外,针对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过程中注册公司虚假登记增加的情况,强化“一址多照”“一人多企”异常登记风险监测预警,7.4万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查办虚假材料登记案件6000多家。

(二)率先推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包容审慎监管”,构建规范高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探索建立“审慎监管企业库”“包容监管企业库”,以监管对象的基础信息和监管执法信息为依据,分类制定和实行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措施。一方面,全市8.6万多家食品药品、公共卫生、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企业全部纳入审慎监管范围,加大对其中信用风险高的企业监管执法力度,防止风险隐患演变为区域性、行业性问题。另一方面,全市2.9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文创企业、非遗工作室、诚信示范企业、诚信示范楼宇入驻企业等全部纳入包容监管范围,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示范、警示告诫、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

(三)率先推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全链条监管”,促进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探索建立市场主体智慧认领模型,运用人工智能、电子地图算法等技术,智能分析新市场主体登记地址信息及其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时自动派发到辖地市场监管部门,推动事前环节监管关口前移。强化事中、事后环节信用监管约束,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的严重违法市场主体均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依法对责任人实施限制任职,营造重点领域“不愿、不能、不敢违法”的市场环境。

(四)率先推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全领域监管”,优化监管资源配置。率先将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应用从市场监管部门拓展到全市各部门各领域,推动行政执法部门监管资源高效配置。以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模型为基础,搭建电子商务、广告、食品生产、餐饮、知识产权、特种设备等专业领域的分级分类模型。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在互通互用企业信用风险信息的基础上,灵活调整不同信用风险等级企业的抽查比例,智能排除已检查企业,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

二、取得成效

  依托“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智慧监管模式,广州市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一方面,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增强。2021年,“双随机”抽查的高、较高、一般、低风险企业检查存在问题的比例为83.66%、59.73%、47.79%、25.36%;2021年以来,广州市各部门抽查检查问题发现率60%,同比提升18%。另一方面,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除重点监管企业外,原则上各部门每年对同一企业同类型抽查不超过1次。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
Baidu
map